为促进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诊疗发展,5月19日下午,风湿免疫科联合药学部、医保处举办多学科自身免疫疾病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上,药学部张鹏主任致辞,表示随着自身免疫学研究以及影像、抗体检测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逐渐被深入研究,大量药物治疗靶点的发现也为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代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治疗带来福音,希望临床医生应该更加重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个体化治疗,为患者提供更科学合理的个体化诊疗方案。随后,我院风湿免疫科李晓燕主任医师详细全面的介绍了IL-6抑制剂在RA特殊治疗需求人群中的优势及安全性考量。最后,药学部张鹏主任、医保办韦新刚处长助理、风湿免疫科李晓燕主任医师及在场与会专家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相关的国谈药品落地政策、特殊药品双通道政策、国谈药品医院管理及超适应症用药原则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传递自身免疫性疾病前沿诊疗观念,提高临床医生对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管理政策及超适应症用药原则等相关政策的认识,将有助于患者得到更科学合理的治疗。
附:
近年来,随着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药物治疗相关研究的深入及诊断方法的不断完善,自身免疫性疾病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师及研究人员的共同关注,相关的理论研究及治疗体系的发展也更加迅速。类风湿关节炎(RA)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诊疗理念的更新,手段的改进,方案的优化,成为临床医生、风湿免疫学专家以及患者自身日益关注的问题。最近的一些研究为该疾病的临床诊疗带来新的发现和观点,RA治疗模式也在不断地转变。从甲氨蝶呤(MTX)等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csDMARDs),到靶向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IL)-6受体等靶点的生物制剂DMARDs(bDMARDs),再到靶向合成DMARDs(tsDMARDs),例如Janus激酶(JAK)抑制剂等小分子药物等,由于这些新型药物的引入,临床缓解已成为RA患者可实现的治疗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