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急诊内科、输血科、血液内科密切协作、精准诊疗,成功救治一例严重溶血的“熊猫血”患者。
患者于2月11日凌晨02:20分由120紧急转入我院急诊抢救室,处于嗜睡状态,情况十分危急。据悉,患者三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全身皮肤和巩膜明显黄染,前往上海某三甲医院就诊,检查显示血红蛋白(HB)为52g/L,并伴有脾肿大。患者未治疗并返回陕西,但症状加重,立即就近在当地医院治疗,查血红蛋白为39g/L,间接胆红素高达102.5umol/L,血型初检为AB型Rh阳性,抗体筛查阳性。由于病情复杂,当地医院未能输血,仅给予补液等对症治疗。因症状持续加重,紧急转入我院。
入院后,我院初步诊断患者为重度贫血和溶血性贫血,查血红蛋白为34g/L,立即与家属沟通病情并下达书面病危通知书。从本次发病到转入我院前的3天内,患者血红蛋白急剧下降,皮肤黄染严重,病情迅速恶化。此时,输血科积极发挥作用,工作人员在鉴定患者血型时发现正反定型不符:正定型为AB型Rh阳性,反定型为A型,自身对照阳性。随即按照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操作程序进行处理,患者血型最后确定为A型Rh阴性,即俗称的“熊猫血”。患者病情危急,且为稀有血型。联系血站后A型Rh阴性仅有2U库存,无法进行全血换血治疗。故向西安市中心血站申请A型Rh阴性洗涤红细胞,西安市中心血站立即紧急洗涤处理,迅速送达我院。患者于2月11日下午16:40分顺利输注2U洗涤红细胞。血红蛋白升至56g/L,生命体征稳定。2月12日,患者由急诊抢救室转入血液内科后按照溶血性贫血积极治疗,血红蛋白稳定在80g/L左右,2月21日患者顺利出院。
治疗过程中,为查明溶血原因,输血科工作人员对患者的治疗情况及用药史进行了详细询问,对患者血样进行了血型血清学相关检查,采用了热放散、酸放散、兔血基质干细胞吸附试验、谱细胞抗体鉴定、药物性抗体鉴定等实验室检测,排除了冷抗体引起的红细胞自凝现象,最后确定为温自身抗体(不除外药物抗体存在)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次救治是我院多科室协作、精准诊断、及时治疗的典范,不仅对患者血型进行了精准确认,还针对溶血性质进行了全面排查,为临床对症治疗提供了科学合理建议,同时为我院建立科学合理的溶血性贫血抗体筛查和实验室检查流程提供了思路。未来,我院将继续发扬协作共进的优良传统,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